退出长者模式
常州市有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
发布日期:2010-12-21
常州市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始于2007年初。2006年12月23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决定》的颁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亿万中小学生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投身阳光体育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但是,不少地区、部分学校为活动而活动,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因此,迫切需要从理论到实践,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和方法。不久《中央7号文件》正式颁布实施,更加坚定了我们对此进行研究探索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基于常州的实际,结合常州体育教育的历史传统,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的理念和“健康视野,本土行动,特色发展”的工作方针。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坚定了 “阳光体育运动”必须“校本化实施”的前进方向。我市的这项探索,从萌芽到有意识的探索再逐步走向理性,大致经历了“自主实践、局部探索、整体推进”三个阶段:
  一、基于传统,自主实践。常州有各级各类中小学校390多所,在校学生45万左右。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常州教育始终志存高远、锐意进取、奋斗不止,在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素质教育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体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和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立足自身实际,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市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如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根据学生体能状况,开展的体育课选项教学,常州市第五中学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的《校园体育“吉尼斯”挑战会》,都数十年坚持不懈、自主创新发展,逐渐形成学校的传统;常州市第一中学开展的学生健美操创编、健美操俱乐部活动,在学校内成为学生的时尚;常州市第二中学,承继千年府学蔚然的儒风,弘扬国术精髓,在校园中开展武术的普及与推广工作;常州市第三中的篮球文化节,让快乐在校园洋溢;常州外国语学校的体育俱乐部建设、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的乒乓特色建设、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形体课程、常州市实验小学的亲子活动以及常州市鸣凰小学的小排球、庙桥小学的小篮球、溧阳南门街小学的小篮球等等,这些当初称之为课外文体活动的活动,无不有一个鲜明的特征,着眼学生的健康成长、植根学校的本土文化、自主实践、不断地创新发展。应该说,这许许多多完全自主的生动实践,客观上有力的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还不是常州主体意识的觉醒。
  二、局部探索,理性思考。2002年常州市成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2003年我市承担了中央教科所重点课题《中小学生文体素质多元化主体发展的策略与评价研究》,正是由于这样一些脚踏实地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 “校本”的概念开始在常州教育人的意识中萌动,许多学校在具体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时,逐步有了“校本化实施”的理念和行动。他们立足于学校的文化传统,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对原有的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体育课外活动和体育运动队训练等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学校的体育工作自成体系,体现出浓郁的“校本”特色。
  常州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创办不久的民办学校,2003年,他们准确定位学校课外文体活动的性质,开始进行课外文体俱乐部的建设与探索。他们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力基础,自主选择满足自己发展要求的体育运动俱乐部,自主组织各种活动和比赛。这一创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潜能,学生个人运动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学校在常州市各项体育运动竞赛中也开始脱颖而出。市教育局、教研室敏锐的意识到常州外国语学校经验的意义和价值,召开现场会,推广常外的经验和做法,在更大范围内,触发了大家对如何有效组织课外文体活动的理性思考与研究探索。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实验小学和第二实验小学等几所小学开展的“小学体育主题单元教学开发与建设”研究,采用“项目引领,校际联合开发”的方式,在局部实验的基础上,不断理清工作思路,提炼既有的经验与做法,并逐步向周边学校辐射。2005年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在天宁区、钟楼区两个区域推广,2006年逐步扩展到全市。这个阶段,教育行政和学校层面“校本化实施”的意识不断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校本化实施的思路开始有了雏形。2007年《中国学校体育》第四期开辟专栏,对我市“小学体育主题单元教学开发与建设”研究,作了系统报道;面对蓬勃兴起的“学校体育校本化实施”的实践与探索,为了发挥好考试指挥棒的导向作用,2006年我市启动了体育中考的全面改革。改革后的体育中考,在现场测试部分的运动体能和运动技能测试中,共设了15个小项供考生自主选择,从政策层面有力地推动了阳光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2007年10月18日,教育部体育中考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常州召开,全国四个试点省份教育厅体卫艺处的领导和江苏八个市的体卫艺处长云集常州,共同探讨体育中考改革试点工作。会上,常州体育中考的改革经验,在全国引起良好反响,当年的《中国学校体育》第六期作了专门报道。常州体育中考的全面改革,标志着学校体育“校本”思想,开始由意识觉醒,逐步走向意识自觉。
  在以后的几年里,随着“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概念的正式提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工作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并开始向其它领域延伸拓展:06年暑假,我们把拓展性体育运动和体育集体比赛项目引入“七彩夏令营”,丰富了体育课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提高了广大体育教师实施新课程与课程开发的能力;07年3月,全国第二届《阳光伙伴》少年集体体育竞赛活动江苏赛区比赛,在常州市红梅公园鸣枪开赛;同年,校本化实施“2+1”工程全面启动……
  短短几年里,我市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从意识模糊的自主实践,到意识自觉的探索实践和理念提升,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和有效实施,趟出了一条新路。《中国教育报》于2007年7月30日,对常州市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基本经验作了报道;《中国学校体育》在2007年第11期和第12期连续两期刊发专文,对常州市在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提出校本化开发的理念以及大课间活动的蓬勃开展作了介绍。
  三、整体推进,创建特色。在历经几年的探索实践,2007年,我市正式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的理念和“健康视野,本土行动,特色发展”的工作方针。“健康视野”就是要按照“中央7号文件”精神,从提高我们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我国的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把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我们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足开齐体育课,确保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与此同时,我们要拓宽视野,拓展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渠道,主动服务学生的健康成长;“本土行动”就是我们要立足常州本土,登高望远,主动探索,率先而为,在课程的开发、课程的组织实施、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以及科研理论引领等方面,努力形成“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的常州经验,造福常州学子,影响辐射常州内外;“特色发展”就是要立足校情,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发具有本校特点的“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课程体系,并不断丰富课程内涵、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提升课程育人价值,坚持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地坚持,在坚持中逐步形成传统,彰显特色。2009年9月,我们召开全市“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工作推进会,对全市的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进行规划、动员和部署。并依托我市独立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与保障体系建构研究》(课题批准号:DLA090298),构建研究推进网络、夯实工作基础、扎实各项工作措施,整体推进,努力形成常州经验、常州特色。
  2010年4月,受教育部体卫艺司委托,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中国教育报》、《体育教学》杂志社的编辑、记者,对我市实施阳光体育和体育课程改革进行调研和采访。事后,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李小伟看了常州市推进阳光体育的思路和经验后,赞不绝口,在《课改万里行:素质教育从这里突破》一文中,感叹常州的阳光体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体育教学》记者章柳云、李海燕在“十年磨砺,探索前行,课改先锋现光芒”中,也充分肯定了常州市体育课程改革的丰硕成果和阳光体育校本化实施的典型经验。《中国教育报》2010年7月2日“新闻版”刊登:《常州阳光体育“一校一品一特色”》一文,称赞“常州的阳光体育校本化,不仅使阳光体育运动更加丰富多彩,也使阳光体育运动有了更多的文化味。”(常仁飞)
 

主办单位:常州市体育局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A座10楼

电话:0519-8568300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5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