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1月17日,在常州市体育工作会议上,常州市体育局局长朱海山强调,进入后省运时代的常州体育,必须树立体育即民生、体育即精神、体育即科学、体育即公平、体育即经济“五个理念”。
——体育即民生。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民有依法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把群众的健身愿望和追求,明确为“公民权利”,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而要保障公民的这一权益,最重要的是各级体育部门要牢固树立“体育即民生”的理念,真正把关心市民身体健康作为幸福工程的头等大事来抓,作为体育部门的第一职责。群众体育要以民为本,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各类赛事都要以民为本。树立“体育即民生”理念,首先要把百姓的需求作为体育工作的导向,百姓的评价作为体育工作的标准,考虑问题、安排工作,都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第一准则,不能唯长官意志。其次要舍得在全民健身上投入。运动强健体魄,运动带来健康,健康的人对生活才能充满希望,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建设中去,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今后要更多地把钱花在“球场上”,而不是“病床上”,“修建一个球场,减少十个赌场”。去年常州市出台的体彩公益金60%以上用于全民健身、体育场馆建设补助资金等政策都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都是作出的有益探索,今后必须始终不渝地予以坚持。
——体育即精神。竞技体育也好,群众体育也好,最重要的是给人以精神,体育精神是体育事业的灵魂。奥林匹克精神博大精深,其最重要、最核心的表现就是勇于争先的顽强拼搏精神,规则之上的公正精神,敬业乐群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谐共融的人文人本精神。奥运格言“更高更快更强”,它既是指面对强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也是对自己永不满足,不断战胜自己、自我超越;“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现代奥林匹克精神新内涵,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服务人的和谐理念;一代又一代优秀运动员用汗水、智慧凝结而成的“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推动了中国体育不断艰苦创业、争先跨越,实现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嬗变。去年省运会期间,常州健儿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十七届省运会精神——“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开拓精神,“两军交战勇者胜”的拼搏精神,“一丝不苟、注重细节”的专注精神,“人心齐,泰山移”的团队精神。这一精神极大激发全市人民的力量和热情,提升了全市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就是体育的力量所在。
——体育即科学。竞技体育靠科学,全民健身讲科学。科技进步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智力支撑,“科教兴体”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针。现在,好多的科技项目投入到体育运动当中之后,就对体育的公平、公正产生了巨大的作用,100米比赛,现在的成绩是以小数点之后两位来计量,也就是以百分之一秒来决定胜负,如果没有当今如此先进的科技手段,而且是在终点用激光来测量的话,那么这百分之一秒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判定的,所以科技的进步保证了体育竞技场上公平、公正的原则。体育医学的进步,为提高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运动员生理机能的各项指标的监测,甚至运动员身上每一块肌肉是否能够和谐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都有科学手段可以进行检测,这就为科学训练提供了依据。体育科学对各类人群的健身也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健身人群应根据自己的年龄、病情、体力、爱好来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讲究科学性,循序渐进,如果选择不适合的锻炼方式和强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此,没有科学指导的运动员训练和老百姓的健身都是盲目的,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体育即公平。体育是公平公正的事业,在体育活动中,每个人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横杆面前人人平等,生动体现着体育崇尚公正、平等的价值观。体育是规则至上的事业,体育精神与法治精神天然契合,追求诚信、崇尚秩序、尊重规则应该成为体育人必须遵守的准则。体育是平等博爱的事业,不能因人们贫富贵贱、地位高低而差别对待,政府理应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平等的锻炼机会和权利。当前,倡导体育公平,就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拼搏的体育精神,在竞技体育中,以实力去竞争,以成绩定胜负。在群众体育中,注重均衡均等,充分保障好城乡居民特别是妇女、儿童、老人均等弱势人群的健身权利。在总体把握上,统筹好体育事业的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
——体育即经济。体育伴随经济发展而产生,反过来又促进经济发展。体育本身蕴涵着丰富的经济功能,是一项特色鲜明、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对于扩大社会就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首先,体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促进体育用品的消费上。有数据显示,人们用于体育健身的消费每增加1%,就会带动GDP增加0.5%。其次,体育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由于体育具有健身、娱乐、休闲、竞赛的特点,所以能够推动旅游、商业、交通、电信、新闻出版、餐饮等行业的发展,使得大量的社会成员能够从体育消费中获得收入。再次,体育可以为社会成员提供就业机会。体育产品的生产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体育服装、鞋类、球类的制作和旅游行业,这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还有一些体育工作只要稍加培训就可以从事,如体育服务人员等。最后,体育还可以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体育运动是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集,是区域间交流的纽带和桥梁,体育运动可以促进技术、设备在区域间流动,也可以使一些产品扩大知名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常体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