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方 国 强
(2014年3月11日)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市第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任务要求,总结交流近年来我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心聚力、积极进取,不断提高我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能力和水平,提升广大市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幸福常州”建设做贡献。会前,大家参观了武进区洛阳镇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岑村农民健身广场和新北区罗溪镇汤庄绿地广场全民健身示范工程,相信大家已经对我市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刚才,市体育局朱海山局长宣读了2013年全市全民健身工作先进市(区)和先进集体的表彰决定,我代表市政府给两市五区的分管市、区长颁发了2014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任务书。市教育局、建设局、园林局以及各辖市区体育部门也作了很好的书面交流。下面,围绕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鼓干劲
近年来,我市按照“城乡一体、均衡普惠”和“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在建设“设施更普及、组织更健全、活动更丰富、服务更优质、群众更满意”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健身设施方面,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社区居民步行约800米左右,就有健身设施,就能享受健身服务。全市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2.9㎡,远远超过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在健身组织方面,全市59个乡镇(街道)按照“3+2”模式实现了体育社会组织全覆盖,在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的乡镇(街道)以上的体育社团559家,每万人拥有体育社团超过1.2个,全省领先。在健身活动方面,全市范围内经常开展覆盖各类人群、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金坛登山节、武进龙舟赛等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影响不断扩大,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39%,全省领先。在健身服务方面,每年为市民开展体质测试超2.5万人;建成了全民健身数字地图;市属23个体育场馆全部向社会开放,其中免费开放12个;残疾人、特困职工、低保户和老年人到市属场馆锻炼享受半价优惠。去年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省长李学勇视察了我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并给予了高度肯定,希望常州再接再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国家体育总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在我市签订了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合作协议。刘鹏局长在关于我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上批示,“要把调研成果用于推进、示范各地工作;组织新闻媒体对常州作系列报道”。去年,我市再一次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我市全民健身工作在全省考核中连续三年获得第一名。成绩来之不易,荣誉出之艰辛,这凝聚了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体育系统广大干部的辛劳和汗水。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公共体育产品总量和服务水平与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城乡、地区和不同人群之间的服务不均衡,特别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还很不足;硬件设施提升了,软件服务跟不上的问题比较突出,科学健身指导的举措还不多;体育社会组织数量不多、覆盖面不广等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体育是人民的事业。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是我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当前,我们必须从更高层次认识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深化改革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改革号角。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进一步落实部署,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与力量。这对新时期体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供了新的精神动力。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把提供城乡一体、普惠均等的公共体育服务作为各级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作为体育系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
第二,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人民群众的期盼。身心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前提,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改善,体育作为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不仅成为人们增强体魄的重要手段,也已成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去年我市人均GDP达到1.5万美元,意味着综合经济实力跨上了一个较高的台阶,达到了较发达地区水平,体育健身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这对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丰富公共体育产品供给,提升服务水平。
第三,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现代化的需要。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道路上昂首奋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是一个整体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综合工程,体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体育现代化就没有全面的现代化。必须紧紧抓住用好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这个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率先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
总体上看,我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有基础、有特色、有影响,多项工作已经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我相信,只要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全市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一定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二、咬定目标抓落实
省政府已经和国家体育总局签订了合作协议,在江苏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常州作为合作协议的签署地和见证者,要以强烈的机遇意识、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更大的勇气、信心和决心,加快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争做“示范区中的示范”,努力成为江苏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排头兵、领头羊。去年,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常州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明确了今后三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实施步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明确提出要“实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高水平建设‘10分钟体育健身圈’”。三年看头年,头年看当前。开局工作抓得怎么样,对全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刚才,我已经向各辖市、区颁发了目标任务书,工作意见也已经下发,希望大家围绕目标认真组织贯彻,抓好落实。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着力提升公共体育产品供给能力。这是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前提。一方面,继续扩大公共体育产品受众面。加快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在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上下功夫,建立完善市、辖市区、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居民小区(自然村)五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实现标准化全覆盖;加大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力度,推动体育健身组织向基层特别是社区、行政村一级发展,不断提高有组织的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坚持品牌赛事与小型活动相结合,在更大范围发动、引导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健身锻炼。另一方面,不断丰富公共体育产品种类。除全民健身类公共体育产品外,还要积极发展竞技体育、体育竞赛、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公共体育产品。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发掘树立竞技体育典型人物和事迹,用他们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感染人、鼓舞人;继续承办好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品牌赛事,为广大群众奉献高水平的精品赛事;努力做强体育产业,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积极弘扬体育文化,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参与体育健身的自觉意识。
第二,加快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衡发展。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公共体育资源,逐步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一是推进城乡均衡。城区要建设高水平的“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一批设施完善、活动丰富、服务优质的示范社区。这已经列入今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14年全市要创建50个示范社区。同时,加大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的力度,推进乡镇、行政村、自然村按标准建设体育设施、健全体育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建设一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体育健身俱乐部,为农民开展好体质测试服务,举办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生活习惯的全民健身活动。二是推进区域均衡。协调推进两市五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完善和提升金坛、溧阳各级健身设施功能,大力扶持茅山老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支持和引导薄弱地区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缩小区域间差距。有条件的地区要抓住机遇,先行先试,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三是推进结构均衡。要针对老年人特点,拓展适合老年人的健身项目,加快老年人健身活动场地设施建设,为老年人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便利。要继续发展青少年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大力推动游泳、足球、篮球场馆建设。要依托金坛茅山、溧阳天目湖、南山竹海、武进西太湖和大运河等自然人文景观,加快建设健身步道,方便群众开展健身活动。
第三,切实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一是强化科学管理。要规范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实现建设、管理、服务的有机结合,保证设施安全、高效运转。加强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继续开展A级社团创建活动,推动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切实承担起社会服务职能。加强体育活动特别是大型活动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进一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是推进“智慧体育”。要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搭建智慧体育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科学化水平。完善全民健身数字地图功能,市属体育场馆要开通一体化网上服务,实现在线预约、在线咨询等在线服务。在公园、广场、绿地和有条件的社区试点推进体育设施二维码服务,为市民提供触手可及的健身服务。三是加强队伍建设。要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公共体育服务人员轮训计划,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力培养体育活动积极分子,鼓励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体育科研人员参与公共体育服务,形成一支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体育服务队伍。四是加强宣传推广。要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免费向城乡居民传授健身技能和知识。定期举办科学健身讲座,大力普及运动健身科学知识。继续开展免费国民体质测试服务,为市民开具测试报告和运动处方,帮助市民科学健身。
三、完善机制勇担当
社会发展没有止境,人民群众的需求没有止境,公共体育服务没有止境。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一个动态和长期的过程,任务繁重而艰巨,必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和长效机制,努力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各级政府要把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作为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担负起向社会提供公共体育服务职责。今年,市里面已经连续第三年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金坛、武进、新北和天宁也纳入了为民办实事项目。去年出台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实施步骤,把每年的工作都写得清清楚楚、实实在在。各辖市、区政府也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抓紧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指导本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新北区已经制定了实施计划,重点是推进农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这是个突破口,希望扎实推进,三年见效,成为全市的示范。市里将建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评价机制,每年以目标任务书的形式,实施对各辖市、区的目标考核,完善奖惩机制。
二是注重部门协同。要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在政策制定和资源调度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各级体育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做好牵头、协调工作;市级机关工委要组织机关干部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教育部门要抓好青少年阳光体育和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规划建设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新建小区体育设施的规划、指导和达标验收工作;房管部门要在老小区改造中协助做好配建体育设施工作;园林部门要做好公园、绿地、广场等体育设施的更新、配建;市总工会、团市委、妇联、残联及各体育协会要积极开展各类人群、不同群体的全民健身活动。
三是引导社会参与。一方面,要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各类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社会化和实体化建设,不断提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能力;按照 “谁投资、谁受益”的思路,采取捐助、赞助、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引领市民群众一起参与,共建共享。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为了市民群众,也必须依靠市民群众。要积极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活动特色团队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健身意识,浓厚健身氛围,丰富健身活动,提高健身水平,引领全社会共同参与。
四是转变工作作风。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是检验体育工作开展得好与坏的根本标准。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坚决扫除“四风”之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按照群众的意愿改进工作。高起点定位,发扬“事事争当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的新时期常州体育精神;高目标追求,树立“干则必成、成则一流”的争先意识;高标准要求,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把三年的行动计划部署实施好,把惠民、利民、便民的工作落实完成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同志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关系到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以奋发有为的活力、敢于担当的魄力、善于作为的能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推动我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