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传喜讯,硕果盈枝振人心。热烈祝贺常州游泳运动员黄一涵以专业满分和远超录取分数线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成为今年的全国仅4名(2男2女)被清华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录取的游泳运动员之一。这位在泳池与书桌间穿梭13年的少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坚定信念、明智选择、笃行不怠”的成长哲学。
从游泳启蒙到省运折桂
为了强身健体,2012年,黄一涵的父母带着年仅5岁的她来到了少体校全民健身中心,在教练员邱静的指导下开启游泳启蒙。2015年,黄一涵被选入常州市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游泳队,跟随主带教练员陈烨继续训练。一进队,陈烨就发现了黄一涵的过人天赋——蛙泳时非常擅于以腰腹力量带动腿部动作,这不仅能增强推进力,还能让整体动作舒展协调,游速比同龄人更快、更高效。
此后十余年,黄一涵过着“双线作战”的生活:在常州市实验小学、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和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完成文化课程学习的同时,坚持在市少体校训练。寒暑假全天泡在训练馆,学期期间则在下午课后直奔泳池,学业与训练,她从未懈怠。2018年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她斩获女子蛙泳100米金牌,首次在省级大赛中崭露头角。
教练陈烨评价黄一涵“非常要强、有主见,十分清楚自己要什么,也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这份特质在她两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考攻坚战与省运卫冕战
2022年,15岁的黄一涵迎来中考备考和第二十届江苏省运动会备战的双重挑战。受新冠疫情影响,市少体校采取封闭训练,居家网课学习的她有近三个月时间未能入水训练。
俗话说“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面对训练受阻的现实,黄一涵将重心转向文化课学习,在努力啃书本的同时按要求完成陆上体能训练,直至中考结束。此时,距省运会游泳项目开赛已不足3个月,为帮助她快速恢复状态,陈烨定制了高强度训练计划:除了水中训练,还要进行上肢、下肢、核心力量循环训练,体能训练每周循环两次。“她的体型偏瘦,几天不练就会掉肌肉,所以当务之急是先把体能拉起来。”
严苛的训练最终换来耀眼成绩:黄一涵在第二十届江苏省运动会中夺得女子15岁组100米蛙泳和200米蛙泳项目全能金牌,及4×100米混合泳接力赛银牌。凭借优异的赛场表现和文化成绩,她成功被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录取。
圆梦清华 突破极限的双线冲刺
省运会结束后,江苏省游泳队多次向黄一涵递来橄榄枝,但她心中始终有一条明确的路径:“我想做一名学生运动员,坚持学习与训练,努力向优秀高校迈进。”
对于黄一涵来说,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并不轻松,每天都是在和时间赛跑:白天在校学习文化课,下午两、三节课后就奔向体校扎进泳池,晚上回家继续完成各项功课……“好在父母、老师、教练和小伙伴们都特别关心我,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
2024年9月,黄一涵正式开启高三学习生涯,在紧张学业中坚持系统训练。同年10月,她在全国青少年游泳U系列比赛总决赛中展现出强劲实力 ——在女子17-18岁组200米蛙泳、50米蛙泳项目中双双夺银。其中,200米蛙泳成绩达“国家运动健将”标准,这进一步坚定了她报考清华的信心。
高三第一个学期结束后,黄一涵暂停了文化课复习,全身心备战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游泳专项考试(下文简称“统测”),严格按陈烨为她定制的高效训练计划冲刺。
今年清华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游泳项目录取成绩按照“仰泳、自由泳、蝶泳、混合泳、蛙泳”顺序依次认定,且在全国范围内只招收2男2女,这意味着她需在强项蛙泳中与全国各泳姿顶尖选手竞争。
这段时间,高强度训练带来的身心挑战、统测与高考带来的双重压力让她倍感 “亚历山大”,但她始终坚信:“为了理想,必须拼搏、拼搏再拼搏。”4月13日,黄一涵在全国统测中夺得满分,顺利进入清华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合格名单。
统测结束后,黄一涵马不停蹄从北京赶回常州,此时她的同学们已经完成两轮高考复习。为提升文化课复习效率,老师们为她定制了个性化学习方案,黄一涵的生活180°大转变,从“泡泳池”转向“泡题海”,用加倍的努力弥补时间缺口。
高考结束到查询成绩这十几日,黄一涵又一次感受到了参加统测时的紧张心情。查分前夜,她甚至做好了复读准备:“不考虑其他高校,分数够不上清华招生录取线就复读,再难也要试一次。”但复读意味着重历统测和高考,双重考验与心理压力带来的未知性更大。
面对“如何平衡学业与训练”这个话题,18岁的黄一涵语气坚定:“我从来不认为这是‘平衡’或‘兼顾’的命题,而是站在关键时间节点,要懂得选择、勇于抉择,并为之全力以赴。”
今年8月,黄一涵将正式以学生运动员的身份踏入清华校园,在攻读专业课程的同时代表清华参赛。泳池与书桌的故事仍在继续,而这位少女用十三载的行动证明:当热爱与坚持同行,选择与努力共振,终将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绽放光芒!
|